节日礼品交换换客队伍日益庞大,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早已在网络上流行开来。大多数“换客”都是用闲置物品换取生活中需要的一些二手商品甚至年货。这不,国庆长假,“上班族”在游山玩水之余,总会买一些纪念品或者特产,但过后一看,却成了“鸡肋”,它们也成了许多“换客”最近淘换的重点。交换节日礼品的帖子铺天盖地,上海卖家王小姐昨天在“易趣网”上挂出了刚从厦门带回的特色小吃金门猪脚贡糖,保质期到2009年2月。王小姐说,这种麦芽糖食品的新鲜度有限,但买得太多了吃不完,索性放到网上拍卖。还有一些卖家是临时改变主意,不再喜欢刚刚带回的纪念品了。
据易趣网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,长假第四天的出游高峰刚过,单日注册用户数明显增多,仅1日到3日短短三天内,新登录商品件数成倍增长。工艺礼品、纪念品、特产等各地特色商品,位居在线交易网站节后网络交易商品的前位。在一个交换类网站节日期间,“以物易物”或者大打折扣、半卖半送的礼品交换活动在网上十分热闹。记者登录很多分类信息和社区网站都发现:上面有专门的“节日用品/礼品”板块,网友发的帖子铺天盖地,其中,贵的有白酒、名烟、礼盒,便宜的有糖果、点心、莲子羹、豆油等。几乎每张帖子后面都有网友希望成交的留言。双方一旦在网上达成意向,就可约定地点见面了。
“我前不久看上一件新款风衣,不打折。所以这几天就在社区论坛上淘换那家商场的贵宾卡呢!结果很快就从一个网友那里找到了,给我省了100多元钱。”网友小肖开心地向记者表示。与她一样,长假购物潮来临,不少消费者开始通过手里现有的优惠券或代金券和网友进行交换,在几天内就换到自己心仪的优惠券、购物卡、代金券等各种卡券。在不少网站上看到:转让或求购购物卡、优惠券的信息比比皆是。据了解,每逢长假,一些单位以代金券、超市购物卡等形式发给员工当福利,有的卡是亲朋好友之间馈赠的礼品,还有的是业务单位答谢客户的,这些卡在辗转中被网友放到网上打折出售或交换。
网上换物缺乏有效保障,“换客”们年龄主要集中在18到30岁之间,有学生也有上班族,这些用户消费欲望极强,容易接受新鲜事物,而且受经济条件制约更愿意在不花钱的前提下满足需求,因此更倾向于加入“换客”一族,在网上置换自己的闲置物品。比如不少“换客”并不会留下真实的个人信息,“换客”们的交易也基本上没有任何凭证,一旦发现换到假货或换的东西不是所描述的那些,维权不易。而一些“换客”网站的规模和可信度都不高,缺乏安全保障。